方逵投資學股利成長模型
軋空(英語:short squeeze),又稱逼空、空頭擠壓,是股市術語之一,主要因市場供求關係,而非公司基本面變化而發生。當做空者被迫平倉(清空部位)而不斷買入標的股票時,市場上出現股票的需求量遠超過市面流通量情況,因供應不足而導致價格陡升現象發生時,可能出現軋空[1]。
具體解釋
做空是一種金融交易手法,其具體策略是做空者借入股票後立即將其出售,希望有投資者以低價買入這些股票。做空者最後必須將這些股票歸還給借貸方(且需要加上利息)。因此若多方買入股票的價格低於空方賣出股票的價格,空方即可獲利。然而預測股票價格非常困難,意外利好亦可能使得股票上漲,導致做空者出現虧損。在這種情況發生時,空方可能以比借入時更高的價格買入其借貸的股票,以防止出現股價進一步上漲使其虧損增加的情況。當空方購入股票以彌補部位,購買量大於市場供給量時,就出現了軋空。購買股票補倉的操作會增加被做空的股票的市值,從而引發更多做空者買入股票補倉,這種循環可能導致股價更大的上漲[2][3][4]。借入、購買和售出股票的時機可能導致總股本以上的股份數被做空[5][6]。這種情況下,投機行為被稱為裸做空(naked short selling)。做空率過高的股票容易出現軋空的情況。高昂的借貸利率可能會增加做空者補倉的壓力,從而進一步加劇軋空現象。且股價井噴可能進一步導致追加保證金的情況,進而更加拉高股價,對空方形成惡性循環。
軋空較易發生在小盤股或成交不活躍的股票上。但股票流通量不足,且大多數持股者惜售時,也可能有軋空情況出現[7]。
軋空的相反情況是軋多(long squeeze),比軋空更少出現。在期貨市場上亦有軋空現象發生[8]。
案例
2008年10月,由於保時捷試圖收購福斯汽車,導致福斯汽車股票出現短暫軋空現象,其在德國DAX指數上的股價在不足兩天的時間內從210.85歐元飆升至超過1,000歐元,一度成為世界市值最昂貴的公司[9][10]。保時捷CEO溫德林·維德金因在事件中角色而被指控操縱市場[11]。
2012年,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菲利普·法爾科內對MAAX控股發行的一系列高利率債券進行軋空。在得知有公司做空債券後,法爾科內購買了全部債券,並將債券借給做空者,且在交易員售出時買回。這使得法爾科內持有的債券數超過了MAAX發行的債券總數。此後法爾科內停止借出債券,使空方無法清算部位,引發債券價格暴漲[12][13]。空方被迫直接聯繫法爾科內,以進行平倉[13]。
2015年11月,馬丁·什克雷里對經營困難的生物技術公司KaloBios(KBIO)發動軋空,導致該公司股價在五個交易日內井噴10,000%。做空者曾認為KBIO公司「毫無疑問即將破產」[14]。
發生於2021年1月的遊戲驛站軋空事件現在仍在進行[15][16]。該事件由Reddit上的華爾街賭場討論版引發[17][18]。這次軋空令遊戲驛站股價在2021年1月28日創出483美元的歷史高位[19]。
留言
張貼留言